PCB可靠性問題及案例詳解

從早期的1950s開始 印刷電路板 (PCB)一直是電子封裝的基本結構模塊。 作為各種電子元器件的載體和電路信號傳輸的樞紐,其質量和可靠性決定了整個電子封裝的質量。 和可靠性。 隨著電子產品小型化、輕量化、多功能化的要求,以及無鉛、無鹵工藝的推廣,對PCB可靠性的要求會越來越高,那麼如何快速定位PCB可靠性問題並製定相應的解決方案措施 可靠性的提高已成為PCB企業的重要課題之一。

印刷電路板

常見的 PCB 可靠性問題和典型圖例

可焊性差

(不潤濕)

可焊性差(不潤濕)

焊接

(枕頭效應)

不良粘接

分層防爆板

開路(通孔)

開路

(激光盲孔)

開路(線)

開路 (ICD)

短路(CAF)

短路(ECM)

燒板

在可靠性問題的實際失效分析中,同一失效模式的失效機理可能是複雜多樣的。 因此,就像調查一個案件一樣,需要正確的分析思維、細緻的邏輯思維和多樣化的分析方法。 找出失敗的真正原因。 在此過程中,任何環節的疏忽都可能導致“冤假錯案”。

可靠性問題一般分析背景資料收集

背景信息是可靠性問題失效分析的基礎,直接影響到後續所有失效分析的走向,對最終的機理確定具有決定性的影響。 因此,在進行故障分析之前,應盡可能多地收集故障背後的信息,通常包括但不限於:

(1) 故障範圍:故障批次信息及對應故障率

①如果批量生產中單批次出現問題,或者故障率低,則過程控制異常的可能性較大;

②如果第一批/多批有問題,或者故障率高,不排除材料和設計因素的影響;

⑵失效前處理:PCB或PCBA在失效前是否經過了一系列的前處理工序。 常見的前處理包括回流前烘烤、無鉛/無鉛回流焊、無鉛/無鉛波峰焊和手工焊接等。 如有必要,您需要詳細了解每個前處理所使用的材料-處理工藝(錫膏、鋼網、焊錫絲等))、設備(烙鐵功率等)及參數(回流曲線、波峰焊參數、手焊溫度等)信息;

(3) 失效場景:PCB或PCBA失效時的具體信息,有的在焊接、組裝等前處理過程中,如可焊性差、分層等; 有的在後續老化、測試甚至使用過程中出現故障,如CAF、ECM、老化等; 需要詳細了解故障過程及相關參數;

故障PCB/PCBA分析

一般來說,不合格產品的數量是有限的,甚至只有一個。 因此,對失效產品的分析必須遵循由外到內、從無損到破壞的逐層分析的原則,避免過早破壞失效部位:

(1)外觀觀察

外觀觀察是分析不合格產品的第一步。 通過故障現場的出現並結合背景信息,有經驗的故障分析工程師基本上可以確定幾種可能的故障原因,並進行有針對性的後續分析。 但需要注意的是,觀察外觀的方法有很多種,包括目視檢查、手持放大鏡、台式放大鏡、體視顯微鏡和金相顯微鏡。 但由於光源、成像原理、觀察深度的不同,相應設備的外觀需要結合設備因素綜合分析。 避免倉促判斷形成先入為主的主觀猜測,使故障分析走向錯誤的方向,浪費寶貴的無效產品和分析。 時間。

(2) 深入無損分析

對於一些故障,僅靠目測,無法收集到足夠的故障信息,甚至找不到故障點,如分層、假焊、內開裂等。 此時,需要其他無損分析方法來進一步收集信息,包括超聲波探傷、3D X-RAY、紅外熱成像、短路位置檢測等。

在外觀觀察和無損分析階段,需要注意不同不合格產品之間的共同或相反的特徵,可以作為後續故障判斷的參考。 在無損分析階段收集到足夠的信息後,就可以開始有針對性的破壞分析。

(3)損傷分析

失效產品的破壞分析是必不可少的,也是最關鍵的一步,往往決定失效分析的成敗。 破壞分析的方法很多,如掃描電鏡&元素分析、水平/垂直切片、FTIR等,本節不作介紹。 在這個階段,故障分析方法固然重要,但更重要的是對缺陷問題的洞察和判斷,以及對故障模式和故障機理的正確、清晰的認識,才能找到真正的故障原因。

裸板PCB分析

當故障率較高時,需要對裸板PCB進行分析,可作為故障原因分析的補充。 當在故障產品分析階段得到的故障原因是裸板PCB的一個缺陷導致進一步的可靠性故障時,如果裸板PCB具有相同的缺陷,經過與不合格產品相同的加工工藝後,應反映與故障產品相同的故障模式。 如果沒有重現相同的故障模式,只能說明對故障產品原因的分析是錯誤的,或者至少是不完整的。

複檢

當故障率很低且無法從裸板PCB分析中獲得幫助時,需要重現PCB缺陷,進一步重現失效產品的失效模式,使失效分析形成閉環。

面對當今越來越多的 PCB 可靠性故障,故障分析為設計優化、工藝改進和材料選擇提供了重要的第一手信息,是可靠性增長的起點。 興森科技中心實驗室自成立以來,一直致力於可靠性失效分析領域的研究。 從本期開始,我們將逐步介紹我們在可靠性失效分析方面的經驗和典型案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