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制作特殊的超厚铜多层PCB板?

超厚铜 多层PCB 制造工艺

1.叠层结构

本文主要研究的是一块超厚铜三层板,内层铜厚1.0mm,外层铜厚0.3mm,外层最小线宽线距0.5mm。 叠层结构如图1所示,表层为FR4覆铜板(玻璃纤维环氧覆铜板),厚度0.3mm,单面蚀刻处理,粘合层为不流动PP片(半固化片),厚度0.1mm,超厚铜板嵌入FR-4环氧板对应的孔结构中。

印刷电路板

超厚铜PCB加工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,主要加工包括表中层铣、厚铜板号铣。 经过表面处理后,叠在整体模具中加热加压,脱模后,按照常规的PCB工艺流程完成成品的生产。

2、关键技术处理方法

2.1 超厚铜内层压技术

超厚铜内层:如果用铜箔做超厚铜,就很难达到这个厚度。 本文超厚铜内层采用1mm电解铜板,常规材料易购,铣床直接加工; 内层铜板外轮廓采用与整体填充相同厚度的FR4板(玻璃纤维环氧板)加工成型。 为便于贴合,并保证与铜板外围紧密贴合,图4结构所示的两条轮廓之间的间隙值控制在0~0.2mm以内。 在FR4板的填充作用下,解决了超厚铜板的铜厚问题,保证了贴合后的紧压和内绝缘问题,使内铜厚的设计可以大于0.5mm .

2.2 超厚铜发黑技术

超厚铜的表面在层压前需要进行黑化处理。 铜板发黑可增加铜面与树脂的接触表面积,增加高温流动树脂对铜的润湿性,使树脂渗入氧化层间隙,表现出较强的性能硬化后。 附着力提高了压制效果。 同时可改善贴合白点现象和烘烤试验(287℃±6℃)引起的白化和气泡。 具体黑化参数见表2。

2.3 超厚铜PCB层压技术

由于内层超厚铜板和周边填充用的FR-4板的厚度制造误差,导致厚度不能完全一致。 如果采用常规的贴合方法进行贴合,容易产生贴合白点、分层等缺陷,贴合难度较大。 . 为降低超厚铜层压制难度,保证尺寸精度,经测试验证采用一体式压模结构。 模具上下模板采用钢模制作,硅胶垫作为中间缓冲层。 温度、压力、保压时间等工艺参数达到贴合效果的同时,也解决了超厚铜贴合的白点、分层等技术问题,满足超厚铜PCB板的贴合要求。

(1) 超厚铜PCB层压法。

产品在超厚铜层压板模具中的堆叠水平如图5所示。 由于不流动的PP树脂流动性低,如果使用常规覆层材料牛皮纸,PP片材无法均匀压制,造成贴合后出现白点、分层等缺陷。 厚铜PCB产品在层压过程中需要使用硅胶垫作为关键的缓冲层,在压制过程中起到均匀分布压力的作用。 另外,为了解决压合问题,将层压机内的压力参数从2.1 Mpa(22 kg/cm²)调整到2.94 Mpa(30 kg/cm²),并根据温度调整到最佳熔合温度PP片材的特性 170°C。

(2) 超厚铜PCB的层压参数如表3所示。

(3)超厚铜PCB层压的效果。

按照GJB4.8.5.8.2B-362第2009条测试后,按3.5.1.2.3条测试PCB时,不允许出现超过4.8.2条(表面下缺陷)的起泡和分层。 PCB样品满足3.5.1的外观尺寸要求,按照4.8.3进行显微切片检验,满足3.5.2的要求。 切片效果如图6所示。从层压切片的情况来看,线条完全填满,没有微裂缝气泡。

2.4 超厚铜PCB流胶控制技术

与一般PCB加工不同,它的形状和器件连接孔在层压前已经完成。 如果胶流严重,会影响连接的圆度和尺寸,外观和使用都达不到要求; 该工艺也在工艺开发中进行了测试。 压制后的形状铣削工艺路线,但后期的形状铣削要求严格控制,特别是对于内部厚铜连接件的加工,深度精度控制非常严格,合格率极低。

选择合适的键合材料和设计合理的器件结构是研究的难点之一。 为了解决普通预浸料层压后出现溢胶的问题,使用流动性低的预浸料(优点:SP120N)。 该胶粘材料具有树脂流动性低、柔韧性好、耐热性和电性能优良等特点,并根据溢胶特性,增加预浸料特定位置的轮廓,加工出特定形状的轮廓。通过切割和绘图。 同时,实现了先成型后压制的工艺流程,压制成型后成型,无需再进行CNC铣削。 这样就解决了PCB贴合后胶水流动的问题,保证超厚铜板贴合后连接面无胶水,压紧。

3、超厚铜PCB成品效果

3.1 超厚铜PCB产品规格

超厚铜PCB产品规格参数表4及成品效果如图7所示。

3.2 耐压测试

对超厚铜 PCB 样品中的极点进行了耐压测试。 测试电压为AC1000V,1分钟内无雷击或闪络。

3.3 大电流温升测试

设计对应的连接铜板,将超厚铜PCB样品的每一极串联,连接到大电流发生器,根据对应的测试电流分别进行测试。 测试结果如表5所示:

从表5的温升来看,超厚铜PCB的整体温升较低,可以满足实际使用要求(一般温升要求在30K以下)。 超厚铜PCB的大电流温升与其结构有关,不同厚铜结构的温升会有一定的差异。

3.4 热应力测试

热应力测试要求:根据GJB362B-2009《刚性印制板通用规范》对样品进行热应力测试后,目测无分层、起泡、焊盘翘曲、白点等缺陷。

PCB样品的外观和尺寸符合要求后,应进行显微切片。 由于该样品的铜内层太厚,无法进行金相切片,样品在287℃±6℃下进行热应力试验,仅对其外观进行目测。

测试结果为:无分层、起泡、焊盘翘曲、白点等缺陷。

4。 总结

本文提供了一种超厚铜多层PCB的制造工艺方法。 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,有效解决了目前超厚铜多层PCB的铜厚限制,克服了常见的加工技术问题如下:

(1) 超厚铜内层压技术:有效解决了超厚铜材料选择问题。 采用预铣削加工,无需刻蚀,有效避免了厚铜刻蚀的技术难题; FR-4填充技术保证了内层的压力密闭性和绝缘问题;

(2) 超厚铜PCB贴合技术:有效解决了贴合中的白点和分层问题,发现了新的压合方法和解决方案;

(3) 超厚铜PCB流胶控制技术:有效解决压后胶流问题,保证预铣形后压的实现。